爱吃饺子的华裔新面孔入白宫
究包括通信法与政策、反垄断、版权、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兼并、媒体行业、电信。 他曾提出“网络中立性”。 在 2003 年发布的论文《网络中立性:宽带歧视性》(Network Neutrality, Broadband Discrimination),他认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应当被视为公用设施,不应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网络服务与内容。 当时吴修铭提议政府应当通过立法,解决这一问题,2010 年联邦网络中立性规则通过。 他的《总开关:信息帝国的衰亡》(The Master Switch, The Rise and Fall of Infomation Empires)在 2010 年出版,是当年多家媒体杂志评选出的最佳书籍,书中描述了一个很长的“循环”,其中开放资讯系统随着时间变得僵化且封闭,仅在破坏性创新后才会重新开放。 另一本著作《庞然大物的诅咒:新镀金时代的反垄断》(The Curse of Bigness, Antitrust in the New Gilded Age),书中表述了极端的经济集中会导致不平等,并为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领导人的出现创造条件。 另外,他还定期为《纽约客》等主流媒体撰文。互联网企业“反垄断”的旗帜人物,他的著作都集中呼吁“加强对科技巨头的反垄断监管”。 反垄断设计师 2019 年,在接受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采访时,吴修铭曾直言,包括互联网巨头在内的企业“体量过大”本身就是对经济的“诅咒”,允许他们并购竞争对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过分巨大”的企业会倾向于维护市场的垄断地位,通过高售价、压低工人工资以及取得巨大的影响力,从而最终对国家造成损害。 虽然经济本身的规模效应依旧成立,但目前的规则对于这些公司掌握垄断地位的监管实在是太宽松了。 这一现象其实存在于各行各业,但人们显然“更喜欢”谈论互联网公司的是是非非。 以 Facebook 为例,虽然因为用户隐私保护不力和数据安全保护措施不充分,扎克伯格多次被传唤国会听证,但这其实并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挑战和冲击,同时不断的收购使其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更加有恃无恐。鲁法学院时期的 Khan 曾发表过一篇论文《亚马逊的反垄断悖论》(Amazon’s Antitrust Paradox),文中既批评了亚马逊的反竞争行为,也对反垄断机构进行了强烈批评,这篇论文让 Khan 一夜成名。 Wired 评论:Khan 和吴修铭的加入,拜登政府的“全明星反垄断团队”组建完成! 过去几年,吴修铭与民主党内的激进派力量有着诸多共识:科技巨头在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遏制平台虚假信息、公平对待小竞争对手等方面都令人失望,更在言论表达、信息获取和购物消费等领域控制着民众。
他多次公开呼吁美国政府采取立法和监管措施,并在去年“公开呼吁强行分拆 Facebook”。 (编辑:南通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