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通站长网 (https://www.051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刘刚:AI步入以融合产业部门为主导的新阶段

发布时间:2021-09-06 21:50:50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正在步入以融合产业部门为主导的新阶段。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新阶段发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关键。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源于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的智能化需求,是内生性的。随着核心产业部门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的成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正在步入以融合产业部门为主导的新阶段。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新阶段发展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关键。
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发展源于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的智能化需求,是内生性的。随着核心产业部门的发展和关键技术的成熟,中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步入以融合产业部门为主导的新阶段。与核心产业部门的发展相比,融合产业部门的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2020》研究表明,目前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分布在包括智能制造、新零售、新媒体和数字内容、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在内的18个应用领域。从2019年各应用领域的融资情况看,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新零售、新媒体和数字内容、金融科技。从总体看,消费互联网升级仍然是人工智能投资的热点领域。人工智能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深度应用,还需要基于网络空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体系的创新与积累。可以预期,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引发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和规模生产(应用)之间良性创新循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历次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历程看,与通用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相伴随的是生产方式的创新。例如,随着蒸汽机的应用,机器工厂取代工场手工业,成为制造业占主导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电力的应用,福特制开始出现,并最终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方式。尽管丰田制只是福特制的改良版,但是局部柔性化的实现使日本制造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前沿。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IT技术的应用,温特制成为新的生产方式。模块化实现了产品设计和制造业内部分工的深化,实现了制造业资源的全球配置。因为创新主要集中在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少数国家,跨国公司成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内分工的主导者,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集群生产的崛起,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嵌入到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
进入21世纪,网络空间的发展催生了人工智能科技产业的兴起。随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智能时代的生产方式将有别于福特制和温特制。其中,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和生态化是新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因为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是网络空间的发展,其中信息物理系统和数字孪生是基本技术手段。随着物理与信息空间融合程度的提高,网络空间可以实现对物理空间生产制造活动的优化和控制,从而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基于网络空间的制造业智能化,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网络形成和发展的基石。
人工智能属于通用技术。在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完善是产业智能化的关键。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对50家非初始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智能化技术来源的研究表明,传统产业智能化的技术来源不仅来自平台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而且来自大学、科研院所、人工智能新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提供的技术占传统产业智能化技术来源的25%。从技术类型看,大数据、云计算、芯片和计算机视觉是实现传统产业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包括平台、大学、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在内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矗
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看,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是一系列互补性创新和专用性知识积累的结果。核心产业部门与融合产业部门的良性互动是实现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创新循环的基本条件。为了实现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循环,发展以“双创”为导向的新经济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

(编辑:南通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