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通站长网 (https://www.0513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在这家法院AI帮你写诉状

发布时间:2021-08-05 14:14:15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互联网
导读:9月9日上午,北京挂牌成立互联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共同揭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寇昉主持。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将提供诉讼风险智能评估、诉状自动生成、在线浏览卷宗材料
9月9日上午,北京挂牌成立互联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少平,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延昆共同揭牌,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寇昉主持。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将提供诉讼风险智能评估、诉状自动生成、在线浏览卷宗材料等智能化服务。
今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方案》。9月7日,最高法院发布司法解释,明确了互联网法院管辖范围。
 
新设的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全市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受理的特定11类互联网案件,主要包括:互联网购物、服务合同纠纷;互联网金融借款、小额借款合同纠纷、互联网著作权权属和侵权纠纷;互联网域名纠纷;互联网侵权责任纠纷;互联网购物产品责任纠纷;检察机关提起的涉互联网公益诉讼案件;因对互联网进行行政管理引发的行政纠纷;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的其他互联网民事、行政案件。对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分别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跨行政区划的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理。
 
南都记者从北京互联网法院了解到,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共有员额法官38名,平均年龄40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75 .7%,法官平均审判年限10年。
 
在审理方式上,北京互联网法院以“网上案件网上审理”为原则,当事人不需要到法院就可以实现起诉、调解、立案、送达、庭审、宣判、执行等全部或部分诉讼环节的网络化办理。对当事人不同意进行线上审理或经法院审查不适合线上审理的案件,采用线下审理和线上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还提供诉讼风险智能评估、诉状自动生成、在线浏览卷宗材料等智能化服务。
 
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会根据类似案件司法大数据分析、法律知识图谱将当事人案情和对应的风险综合整理为一份报告。该评估一方面能帮助法律知识匮乏的当事人识别和避免常见的诉讼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也让当事人意识到诉讼也是有风险、有成本的,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渠道解决纠纷,促进纠纷多元化解决。
 
诉状自动生成系统可解决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并未携带起诉状,或不会书写起诉状的问题。当事人只需在智能诉状一体机中选择案由,并根据对系统自动生成的案情引导问卷做出选择,就可以得到一份由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自动生成的起诉状。当事人进行诉状信息预览并确认后即可用于起诉。
 
现场
 
揭秘北京互联网法院:
 
“刷脸”进法院 简易案件十几秒生成裁判文书初稿
 
“请跟我来,注意脚下,在这里您可以办理立案。”刚踏进坐落在北京丰台科技园内的北京互联网法院,一个身着白色法袍的机器人就出现在法院门口。
 
北京互联网法院揭牌当天,南都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作为全国第二家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蕴含着不少高科技。
 
“刷脸机”进行实名认证
 
在法院门口负责迎接引导的这个机器人叫做“互宝”,它身高约1 .5米,蓝眼睛,“互”取自互联网法院的“互”字。
 
“互宝”机器人不仅能指引当事人立案,还可以回答法律问题:“文章被其他网站转载,如何维权?”“著作权被侵权,对方承担何种责任?”“借款人不还款,担保人需全部赔偿吗?”这些专业的法律问题对“互宝”来说都不在话下。
 
与传统法院不同的是,传统法院进门首先是人工登记、安检,而互联网法院则是一排“刷脸”闸机:通过“刷脸”对法院立案、参加庭审的当事人进行“人脸识别与实名认证”。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姜颖介绍,“刷脸机”对人脸五官特征及证照信息扫描识别后,后台系统可实时与公安系统的身份信息库、北京市司法局的律师信息库存储的主体身份信息进行比对,确保实名认证功能安全易用。它相当于互联网法院的“门禁”,当事人进入法院后,凭自己的人脸、身份信息进入特定的法庭,法官也通过刷脸门禁进入预约过的法庭。
 
开辟“感知在线诉讼区域”
 
进入法院后,如果当事人到法院起诉并未携带起诉状,或不会书写起诉状,可以应用“智能诉状一体机”解决问题。在“智能诉状一体机”中选择案由,并根据对系统自动生成的案情引导问卷做出选择,就可以得到一份由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自动生成的起诉状。当事人进行诉状信息预览并确认后即可用于起诉。
 
北京互联网法院还在一楼左侧特别开辟出“感知在线诉讼区域”,分为立案e点通、多元调解亭、网络调解室、在线审判全景演示、网络法庭、科技之窗、智能执行、电子留言区八大模块。
 
在“多元调解亭”,拱形的玻璃门隔离出两个独立的调解室,嵌入的诉前调解平台对接70多家行业调解组织。
 
同意进行诉前调解的当事人,只要在家进入平台搭建的系统,就可以“足不出户”进行远程在线调解。调解完成后,调解协议、调解申请确认书就可以回传到立案的诉讼平台。
 
姜颖介绍,不管调解是否成功,结果都会自动反馈到立案系统,调解成功并申请司法确认的案件会被系统直接列入申请司法确认,得到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就可以执行。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将由法官进行后续的审理。
 
一个特别的“高科技”细节设计是:在调解进行时,原本透明的玻璃可以调成“雾化”状态。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兼顾体验区和实际应用区两个功能,玻璃透明状态时便于体验人观看实景,调解员进行调解时则采用雾化玻璃状态,隔绝外界干扰,不影响调解的进行。
 
“弹屏短信”解决送达难
 
为确保当事人对案件的知情权,并解决法院“送达难”问题,北京互联网法院引入了“弹屏短信”技术,通过电子送达方式化解难题。法院会通过系统向当事人发送记载送达内容的弹屏短信,只有当事人点击确认,手机才恢复正常的状态,不点击确认,手机将保持锁屏的状态,当事人确认即视为送达。
 
在“文书自动生成模块”体验区,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一份简易案件裁判文书自动生成的过程,生成的裁判文书有绿、黑两种字体,绿色字是从平台抓取的案号、当事人基本信息、案件事实、适用的法律条文等个性化信息中抓取的,黑色字体则是固定模板内容。
 
“通过庭审之后形成裁判文书初稿大概只需要十几秒钟,法官只需要进行简单修改和校核就完成一份裁判文书。”
 
背景
 
七次赴杭州“取经”
 
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李经纬告诉南都记者,早在今年年初,筹备组就开始启动前期调研,到全国首家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学习,了解法院一年运行情况和运行机制。
 
在杭州互联网法院,筹备组拿到了法院的平台技术规范,对互联网审判有了初步的了解。
 
其后,时任北京高院院长的杨万明带领筹备组选址,最初,海淀区和丰台区都有可供选择的位置,多方比较后,终将院址定在了丰台科技园内汽车博物馆东路2号院3号楼。
 
“从周边环境、装修面积来看,选在丰台科技园是最合适的。”李经纬说,互联网法院是科技创新的代表,丰台科技园内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林立,从整体形象来说,建在科技园区也更为合适。
 
谈到筹备中的困难,李经纬回忆说,成立北京互联网法院,对长期在传统法院工作的法官来说是件“挺突然”也“很意外”的事。对传统审判规则、运行模式非常熟悉,但对互联网审判并没有太清晰的概念,是初来互联网法院的法官共同面临的问题。
 
为此,他和筹备组就先后七次去杭州互联网法院调研“取经”,多次进行平台学习。
 
“第一次去没有准备,只了解了互联网法院基本面貌,了解了什么叫互联网法院及互联网的理念。”李经纬说,但回到北京,筹备组又面临了新的问题,例如技术平台如何搭建、怎么运行?这些都需要“反反复复去了解学习”才能有清晰的概念。
 
在杭州,李经纬观摩了互联网法院的线上庭审。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法庭由一个法官主持,没有书记员坐席,笔录通过语音识别系统形成,形成的笔录也通过网络进行确认。
 
此后,杭州互联网法院又推出了“异步审理”方式。通过“异步审理”,当事人可以在不同的时间,针对对方证据进行质证。南都记者了解到,北京法院提出的“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也正是基于这一创新理念。
 
据介绍,在平台建设上,北京将借鉴杭州的经验,但并不是“完全复制迁移”。
 
为体现互联网法院的特色,互联网法院还专辟出一块体验区,让参观者可以对互联网在线诉讼流程有直观了解。李经纬说,现场观摩体验区的设计,在全国法院也并不多见。
 
专访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
 
北京对互联网司法保障的需求巨大
 
将对互联网治理的法治化作出贡献
 
人物简介
 
张雯 汉族,1968年8月出生,新疆乌鲁木齐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管理学硕士。曾任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16年12月,任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8月16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表决任命张雯为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
 
9月9日,全国第二家互联网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揭牌。作为一家独立建制的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采取“撤一设一”的方式,50个员额法官编制也属于“大体量”,从中央到地方对其重视可见一斑。
 
在张雯看来,北京互联网法院不仅是“用互联网方式来审理案件的法院”,未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将对互联网治理的法治化、互联网领域的规则制定,通过审判和判例作出贡献。
 
互联网法院并非仅是网上开庭审案件
 
南都:深改会宣布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到正式揭牌,筹备组都做了哪些工作?
 
张雯:设立互联网法院是司法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北京要完成的一项司法改革创新项目,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后会对审判方式和审判模式产生重大变革,
 
因此,从北京互联网法院筹备前期就进行了深入的政策研讨和调研,如案件类型、案件、法官数量和审判方式等,同时围绕选址也开展了充分的工作,前期调研和研讨是非常充分的。
 
法官选任工作完成后,我们在筹建的同步就开始了法官的全面素质培养,包括对互联网领域的国家宏观政策的了解,对互联网的业态发展和现阶段特点的了解,对电子诉讼的应用培训,同时也对司法礼仪、工作规范等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培训。
 
南都:互联网法设在北京有哪些优势?
 
张雯: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和首都发展战略是密切配合的,北京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更是科技创新中心,对新技术的应用很深入,我国互联网企业有75%都聚集在北京,对互联网企业有先天的地缘优势和吸引力。正因如此,在北京涉互联网案件纠纷比较多,不仅是传统的网购纠纷,也包括涉互联网的知产纠纷、金融借款、小额借款、网络服务合同、网络侵权等等,也就是说北京对互联网案件的司法保护的期待是巨大的,未来互联网法院案件来源和案件类型也会比较丰富。
 
南都: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之前,这些案子也在北京法院审,那我们为什么要设一个专门审理涉互联网案件的法院?
 
张雯:按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北京辖区内十一类涉互联网的案件纠纷进行一审的案件集中管辖,有利于实现“网上案件网上审理”,不仅能够极大地便捷当事人,而且这种集中管辖需要以技术平台作支撑的案件实际上对新技术和平台的创新升级都是很有益的。也就是说,优秀的平台会极大地促进法官的审判质效,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和便捷。在这个科技与司法深度融合的法院,一定会成长起一批有专业能力的法官,对互联网治理的法治化有积极作用,对互联网企业也会提供更加优良的司法环境。
 
北京互联网法院要“更进一步”
 
南都:北京互联网法院人员配置采取“人随案走、编随人走”的方式,具体如何操作?
 
张雯:北京市委也对北京互联网法院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要体现北京的特色和北京的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上来讲,北京互联网法院总共有50个员额法官编制,这和我们未来可能承担的案件数量也是比较匹配的。而且法官们都是从各院选调过来的,办理这十一类案件的专业法官,这些案件从各个基层法院集中到了互联网法院,所以办理这些案件的法官也都相对集中到了互联网法院,做到了“案随人走”。
 
我们选法官的时候是先看案件类型,根据案件类型选出办案法官。以网络著作权案件为例,我们先看这类案件在各个区有多少件,先做总数估量,然后找出谁在办这些案子,结合法官意愿,把案子抽出来的同时也把办案法官找到了。
 
南都:北京互联网法院审判的案件有什么特点?
 
张雯:北京就是知识产权审判高地,所以将来知产案件的资源将非常好,这是毋庸置疑的。第一个,北京市涉互联网知识产权案件多,知名平台的企业多,可能会有很前沿的纠纷和争端出现在互联网法院。第二个,互联网企业很知名,在新技术发展过程中前沿问题可能会比较多,因此可能会出现新类型案件,因为互联网企业多,对互联网企业的行政监管也会随之加强,我们也期待通过这些案件的审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好互联网企业的合法权益。互联网企业服务升级,未来互联网服务纠纷也会很新颖
 
南都:我们关注到,在今天揭牌仪式上,你还读了一个“平台开放”倡议,为什么?
 
张雯:我们电子诉讼平台的建设理念是“开放包容、平台中立、数据共享、创新升级、安全可控” 。
 
我们互联网法院平台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法官、当事人和律师的需求导向,坚持规则透明导向,坚持网络安全导向,坚持规范管理导向。为了实现这个导向,我们必须从需求出发实现技术创新,为此我们要不断地把好的技术团队吸引过来,创造良性竞争的环境,实现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创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用科技打通现实时空阻隔、用科技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用科技体现司法审判温度、用科技助推网络法治进程。

(编辑:南通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